9月13日,第十届“一带一路”法律与商事综合服务能力建设论坛在服贸会上举办。记者从活动上获悉,目前“一带一路”服务机制已逐步建成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180多个城市的服务网络。
2025年是“一带一路”服务机制创建十周年。本届论坛以“‘一带一路’黄金十年,融商服务全面升级”为主题,由北京市法学会与北京融商“一带一路”法律与商事服务中心共同主办。
“一带一路”服务机制主席、北京融商中心理事长王丽表示,“一带一路”服务机制从理念到实践,已逐步建成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180多个城市的服务网络。在域外法查明、国际商事调解、投融资对接、风险防范等领域取得多项突破。2025年,“1+N”创新服务实体在北京自贸区正式落地,推动跨境服务能力再上新台阶。
论坛发布了多项重要成果,包括《“一带一路”服务机制年鉴(2015-2025)》十卷和《国际商事调解中心100件典型案例》,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实务参考。引人关注的是新推出的《非洲国家外商投资、并购及矿业法律指南II》,涵盖14个非洲国家投资法律制度,由德恒律师事务所联合非洲本土律所共同编撰,成为中非企业合作的重要法律工具。
伴随国际环境的深刻变革,中资企业出海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北京融商中心为更加精准、高效地护航企业跨国发展,聚焦“走出去”实际需求,升级打造了企业出海服务体系,涵盖七大类别、43项具体服务包。今年5月,与CBD国际集团合作建设的国际融商服务中心正式落地商务核心区,构建“法商融合”的一站式服务基地,提供从跨境签约、数字结算到物流跟踪的全流程数智化支持。
论坛现场,三方机构共同签署《“一带一路”跨境电商贸易金融合作平台》合作协议,埃及SHALAKANY律师事务所、香港姚黎李律师行、华润方圆等多家服务机构签约入驻中心,共同助力中国企业高质量“走出去”。(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