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造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战略基地,促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矿产资源大省四川近期印发实施《关于深入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促进矿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战略性矿产“众筹式”地质调查、优化矿业权出让流程等内容备受关注。9月1日,省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邀请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谢安军走进直播间,就《若干意见》内容进行解读,并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
四川拥有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丰富且分布相对集中,在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大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全省已发现矿产136种,查明资源储量矿产100种,优势矿产资源呈现出“864”的特点,即:8个矿种查明资源量居全国第一(天然气、页岩气、天然沥青、钛矿、钒矿、硫铁矿、芒硝、盐矿),6个矿种查明资源量居全国第二(稀土矿、锂矿、铁矿、铂族金属、锆矿、石棉),4个矿种查明资源量位居全国第三(钽矿、铍矿、碲矿、晶质石墨)。谢安军介绍,出台实施《若干意见》的核心目标是打造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战略基地”,标志着四川矿业发展定位的根本性改变,四川从“资源大省”到“国家战略基地”的使命跃迁。他表示:“我们要做实安全压舱石,做强发展新引擎,做优发展新格局。四川富集的锂、钒、稀土等矿产,正是新能源、新材料等未来产业的‘粮食’,而自主供给能力的提升也将使我国在全球矿产资源定价权和话语权上的被动局面得到改善。”
《若干意见》依据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自然资源部关于深化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意见》,结合四川实际,提出了6个部分、18条政策措施。
一是在“优化勘查布局、夯实找矿基础”方面。深入推进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川南页岩气勘查开发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川东北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推动川西硬岩型锂矿高质量勘查开发,切实提升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保供能力。力争到2030年,四川重要成矿区带1∶50000矿产地质调查覆盖率达到或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支持省属地勘单位、矿山企业自筹资金开展战略性矿产“订单式”地质调查,鼓励省属企业牵头开展战略性矿产“众筹式”地质调查。
二是在“有序出让矿权、繁荣矿业市场”方面。探索“限定最高报价+方案比选”等竞争性方式出让矿业权。统筹考虑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保供需求和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情况,优化矿业权出让流程;鼓励中小矿山分布集中的区域开展矿业权整合,推动矿产资源高效开发。
三是在“强化储备利用、统筹绿色发展”方面。推动构建矿产品储备、产能储备和矿产地储备相结合的省级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体系,积极争取国家在川部署建设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库。大力推进矿产品精深加工,深入实施先进材料产业提质倍增行动计划,推动钢铁、有色等传统产业老旧、低效设备更新,加快超低排放改造和极致能效工程建设。
四是在“加强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健全以财政投入为引导、各级国企积极参与、社会各方竞相参与的战略找矿投入机制。建立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重点项目清单,将有关项目按规定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并及时动态补充调整,对重点矿业项目实行“保姆式”用地用林用草保障。
五是在“深化地勘改革、锻造地质铁军”方面。坚持市场化导向、差异化发展,深入推进地勘单位事企分离和专业化整合,打造精干高效的公益性地勘队伍。支持AI(人工智能)找矿平台和矿山人工智能大模型建设,大力培育矿业领域新质生产力。鼓励省属地勘单位和重点头部企业积极开拓重点省份及国际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业务,深度参与全球资源市场竞争与合作。
六是在“加强统筹协调、推动矿业发展”方面。构建矿产资源探产供储销统筹机制,针对钒钛、稀土、锂、磷等我省优势战略性矿产资源,构建矿产品产量统计体系。以钒钛磁铁矿为试点,探索建立战略性矿产资源探产供储销统筹发展机制,按照“以产定矿”原则,合理有序投放矿业权,实现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联动。
谢安军指出,《若干意见》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导向和发展思维,通过梳理战略找矿痛点、难点、堵点问题,逐一提出破解之策。“针对矿业权圈而不采,开发利用不足等问题,我们探索‘限定最高报价+方案比选’竞争方式出让矿业权,减轻企业资金负担,避免因高价竞得矿业权而压缩勘查开发投入;针对矿山企业从取得矿业权到正式投产用地用林用草等审批周期长问题,建立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重点项目清单,开通审批绿色通道,缩短项目落地周期……”为推动18条务实措施落地见效,自然资源厅还将《若干意见》政策培训纳入全省自然资源系统矿政管理改革政策培训班培训课程,不断完善已建立的“基层及重点矿企找矿疑难问题征集反馈机制”,并定期调度落实重点任务清单,确保各项重点任务按期高质量完成。
谈到《若干意见》将如何推动培育壮大优势产业,谢安军表示有两个明确的着力方向。一是大力培育矿业产业集群。统筹资源要素保障,大力发展钒钛、稀土、锂电等优势产业,大力培育矿业产业集群。大力推进矿产品精深加工,深入实施先进材料产业提质倍增行动计划,推动钢铁、有色等传统产业老旧、低效设备更新,加快超低排放改造和极致能效工程建设。二是培育矿产资源龙头企业。统筹预算资金,对符合条件的省属重点矿产资源投资企业依法补充资本金,引导各类企业积极参与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招引一批重大矿业产业项目。支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链主”企业开展产业并购,培育具备全国竞争力的矿产资源龙头企业。
而在建强人才、装备及科技支撑方面,谢安军表示,将深入推进地勘单位事企分离和专业化整合,打造精干高效的公益性地勘队伍,大力引进培养领军人才,积极培育地质队伍青年后备人才;实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专项行动,提升矿山开发设备绿色化、智能化、集成化水平;将重大科技难题分批纳入省级科技计划,科技厅今年已发布5个揭榜挂帅项目,预计投入科研经费3000万元。(四川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