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弃传统的粗放式钻探方式,另起炉灶,我们改用‘一孔两支’的定向技术,减少对地表环境的扰动。”9月2日,在遵义市播州区谢家坝锰矿详查钻探施工现场,贵州省地质矿产开发院102地质队钻探工程部负责人邓鹏向记者介绍今年开始使用的绿色勘查新技术。
2024年至今,贵州省地质矿产开发院已有超100个项目实施绿色勘查,在地质勘查全过程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运用高效、环保的技术和设备等,减少和避免环境的干扰以及破坏。
贵州最早从2016年起探索开展绿色勘查试点,省自然资源厅2019年正式发布贵州省地方标准《固体矿产绿色勘查技术规范》。目前,全省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项目全面推行绿色勘查。
邓鹏说,谢家坝锰矿详查钻探改用“一孔两支”的定向技术,起因是他们在原孔位施工到755米位置时发现,地层突然“变脸”,岩层倾角如翻书般陡转。
“根据已经掌握的背斜地形情况,如果按照原孔位继续施工,很难达到预期目标。”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按照传统方式,只能另外打一个新钻孔。
技术团队急中生智:应用“一孔两支”定向技术,就原孔位,调整角度,选择合适层位打一个分支孔,侧向钻进,避免了重复开孔给地表环境带来的破坏。
“一孔两支”定向技术,源于今年入选自然资源部首批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先进使用勘查技术推广清单的“孔组式钻探”绿色勘查技术。
“孔组式钻探”改变了一个钻孔只能探查一个目标的传统模式,通过定向钻探技术可以在地表同一场地,向四面八方实施两个及以上钻孔实现探查多个目标,单个矿区可减少钻孔数量40%。
贵州省地质矿产开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宋继伟介绍,贵州地处岩溶地区,地表生态脆弱敏感区多,地下地层复杂多变,如何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提高勘查效率,更好地将贵州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勘查技术绿色革新成为破题的关键“钥匙”。
在矿产资源勘查中,不只是“孔组式钻探”技术的应用,各项目结合自身实际,提倡使用电驱钻机、模块钻机等轻量化、环保设备,并将绿色勘查贯穿项目全过程。
在今年全省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项目——瓮安县龙堰磷矿普查项目钻孔方案制定时,技术团队优先选取了交通便利,避让耕地、林地等生态空间的钻孔。
该项目负责人邰文星介绍,“交通的便利减少对地表开挖修路带来的破坏,也节约了我们的施工和运输设备成本。”
不仅如此,为了确保施工后的土地生态修复效果,各项目团队在剥土过程中,严格遵循顺序剥离土层、集中存放管理、铺设防渗膜、恢复时逆顺序依次覆土等方式,并推广使用新型环保泥浆,降低土壤污染风险。
走进去年完成的瓮安县关田磷矿普查项目钻井施工地,钻孔现已完成封孔,曾经的工地已经重新复垦复绿,只见一片绿油油的烤烟和玉米地。截至目前,全省绿色勘查项目耕地恢复率实现100%。
如今,从黔北铝土矿到黔南磷矿,从武陵山区锰矿到乌蒙山煤块,电驱代替柴油驱动,便携式钻机代替传统笨重的钻机,先进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成功避让深大溶洞提高钻孔成功率......贵州努力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对自然的干扰降到最小。随着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推进,贵州正以“绿色勘查”为支点,撬动资源优势加快向经济优势转变。(贵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