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钢铁主业承压状况,鞍钢集团有限公司今年1月份至4月份实现利润总额16.32亿元。
曾经“一钢独大”的鞍钢是如何逆袭的?“鞍钢大力实施‘双核’并举战略,依托‘钢铁+矿业’双轮驱动,特别是矿业板块对企业效益贡献度持续提升,支撑鞍钢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鞍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谭成旭告诉记者。
整合重组做强主业
穿行于鞍钢集团博物馆展厅,“钢铁脊梁”“长子担当”纵贯鞍钢74年的发展历程。以单一品种为例,鞍钢生产的钢轨累计长度达80万公里,足以绕地球赤道20圈。如今,全国高铁用的高速钢轨大多产自鞍钢。鞍钢生产的汽车用钢、造船和海洋工程用钢、桥梁钢、核电钢和特殊钢等多系列产品均处于行业领先,精品钢材广泛应用于国家重点工程。
在企业不断发展过程中,如何应对行业分散无序、产能过剩的挑战,成为鞍钢着力思考的问题。经过深思熟虑,鞍钢选择了联合重组之路,以此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集中度。
2021年4月15日,鞍钢、本钢启动重组,成为业内关注的热点。两年过去,两钢融合得怎么样?鞍钢集团总法律顾问计岩概括为“四个一”,即一家人、一盘棋、一本账、一条心。鞍本深度融合包括全面完成本钢股权无偿划转、混合所有制改革、债转股,鞍本管理运营一体化和本钢市场化改革。目前,鞍本采购、销售、物流、国际贸易等业务领域的协同机制已全面运行,吨钢能耗、吨钢物流费用、吨钢财务成本等指标显著下降。
在鞍本各项业务整合中,销售、采购环节颇具代表性。两年前,在辽宁这两家还是“你卖一块,我卖九毛”这般打价格战。重组后,鞍本握指成拳互相补台。鞍钢股份设备资材采购中心副总经理孙维强介绍,鞍钢、本钢利用全链条协同采购优势,增强了对外议价话语权,大幅降低了采购成本。重组以来,采购降本和销售增效均在数亿元。
将同质化竞争变优势互补、错位发展,鞍钢整合重组的动作一直没有停。今年3月,鞍钢集团与辽宁省朝阳市签署了收购凌钢集团49%股权转让协议。目前,鞍钢集团已布局九大生产基地,具备5300万吨铁、6300万吨钢、4万吨钒制品和50万吨钛产品的生产能力。鞍钢钢铁主业变新也变壮了,粗钢产能位居国内第二位,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钢铁企业。
鞍钢正在续写“钢的故事”:钢铁主业做大做强,告别无序竞争,增强对外话语权,顺应各界对钢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期待。
构建智慧矿山系统
鞍钢发展得稳,有赖于“家里”有矿。
正如谭成旭所说,鞍钢集团是具有明显资源优势的钢铁企业。钢铁承压之时,矿业成为鞍钢新的利润增长极。今年1月份至4月份,矿业板块的利润贡献率超过80%。在国际矿价高涨时,它又是鞍钢平抑钢铁供应链波动和行业周期风险的“稳定器”。
为啥把矿业置于企业发展战略核心地位?跳出鞍钢看,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较高,作为钢铁工业的“粮食”,铁矿资源保障已成为制约钢铁行业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是鞍钢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从鞍钢自身看,铁矿资源优势明显,并且拥有采矿、选矿、烧结、球团、炼焦、炼铁、炼钢、轧钢完整产业链。
鞍钢齐大山铁矿,在业内声名赫赫。累计捧出4亿吨铁矿石的齐大山,曾是亚洲最大的单体铁矿山,新中国第一炉铁水的源头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