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加快完善国家储备体系。完善战略性矿产资源探产供储销统筹和衔接体系。”萤石在这两个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基于国内外统计数据的挖掘,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统计监测室团队对萤石资源开发利用形势形成如下认识和判断。
一、全球萤石资源储量及产量高度集中
储量集中
全球萤石储量约2.8亿吨(2023年),主要集中在墨西哥(24.3%)、中国(23.9%)、南非(14.6%)和蒙古国(12.1%)四国。虽然我国的萤石资源储量全球排名第二位,但我国萤石储采比严重低于国际平均水平。2016—2023年,我国萤石储采比平均仅有9.75 a,远低于南非(平均144.96 a)、墨西哥(平均57.54 a)、蒙古国(平均53.78 a)等萤石资源丰富国家。
产量集中
全球萤石的主要生产国包括中国、墨西哥、蒙古国和南非。2023年,全球萤石产量共880万t,上述四个国家的萤石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92.3%。其中,中国萤石产量达到570万t,占全球总产量的65.4%,居世界第一位。2016年来,全球萤石矿年产量在593万~880万t之间波动,中国的萤石矿产量在350万~570万t之间(图3),中国萤石产量增长趋势与世界萤石产量趋势一致,平均占全球萤石产量的63.7%,是世界萤石产量增长的主要来源。
二、中国萤石矿业权探采比偏低,国内萤石由供过于求转向供不应求
萤石矿业权探采比明显偏低。近年来,我国萤石矿业权数量先降后升,探矿权与采矿权比例从2016年的0.39波动上升至2023年0.48,但仍低于合理水平。偏低的探采比意味着我国萤石资源保障存风险,探矿权投入不足将制约资源储量增长,影响长期供应能力。随着氟化工、新能源等产业发展,我国萤石需求量急升。自2018年起,国内产量已无法满足消费需求,我国从萤石净出口国转为净进口国。2023年,萤石表观消费量达846.5万t,供需缺口扩大。更严峻的是,我国萤石进口近九成来自蒙古国,进口来源高度集中。一旦蒙古国供应波动,如政策调整、自然灾害等导致出口减少,我国萤石供应将受严重影响,进而制约氟化工、新能源等产业发展。
三、全国萤石矿山产能利用率偏低
截至2023年,全国萤石矿山设计采矿能力3270.3万吨/年,但产能利用率低。除2021年超40%外,其余年份多在20%左右。大型矿山年均利用率54.1%,中型30.0%,小型仅14.4%。中国萤石矿山还未实现产能的充分利用,小型矿山产能大量冗余无法达产。
四、结论
面对中国目前的形势,团队建议:一方面,要加强萤石勘查投入及矿业权投放力度。深化重点区域地质勘查工作,全面准确地掌握我国萤石资源的分布现状与潜在储量。在国家层面,应加大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投入、提供政策保障。加大萤石探矿权投放力度。另一方面,要整合萤石矿山集约化规模化开发利用。淘汰落后产能,支持大型企业主导资源开发,提高集约化水平。(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