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湖北省武穴港田镇港区马口工业园区综合码头上,一条绿色封闭式皮带长廊,正以每小时1000吨的运输速度,将1.8公里外的石料直送上船,全程无扬尘。满载石料的船只即将启航驶往上海。
生态环保工作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工作之一。在武穴,一场生态环保“铁腕治理”,让这个以矿业“发家”的“光灰”城市再现“天空蓝”。
该市坚持“生态优化、绿色发展”理念,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长江生态大保护,吹响了全面建设现代化港口强市和生态文明武穴的号角,争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县域排头兵。
民本集团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打造花园式工厂。人民网记者 周恬摄
产业之变,推动传统矿业绿色发展
武穴市境内长江沿线有众多石灰岩矿区,矿山企业一度多达100多家,各矿区均为露天开采,对长江沿线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昔日公路扬尘漫天,矿区环境杂乱,群众苦不堪言。现在,这种情况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走进民本集团,花园式工厂、智能化生产线、全封闭的皮带运输廊道、自动化的装卸码头,向大家展现出了新型矿业企业绿色发展的一面。
“作为全国绿色矿山20强、国家级绿色矿山,我们一直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民本集团总裁林国祥告诉记者,作为采矿企业,最大的困扰就是如何解决清洗矿石的大量污水排放问题。
2017年4月,民本集团董事长吕文龙果断决策:“停产,直到解决污水排放问题。”当时,民本年产值7亿元,停产一天就损失315万元。
后经过多方考察,引进了全球领先的淤泥固化处理技术。公司累计投资12亿元,建成全国非煤矿山行业中规模最大的尾矿泥浆固液分离中心,彻底解决生产废水泥浆污染问题。
“现在,我们的矿山是边开采、边复绿;加工则采取湿法加工工艺,严格控制粉尘;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把污水中的淤泥完全分离出来,让污水变成清水,重新用于清洗矿石,循环利用做到不排一滴污水进长江。”林国祥介绍说,经处理后的水资源、泥饼全部实现循环利用,真正实现把资源吃干榨尽。
1吨矿石原料,卖到上海100元,如果加工成纳米碳酸钙,身价立马涨到两三千元。解决了污染问题,武穴的矿业企业又把目光放在产业链高端转型。从“卖矿石”到卖“卖钙品”,推动传统矿业绿色发展。
6月6日,湖北国鼎华明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纳米钙深加工生产线的炉窑点火,宣布正式投产,同时宣布启动二期年产10万吨纳米新材料项目启动。
副总工程师杨永和带领记者参观了这座先进的纳米钙厂。第四代窑炉耸立云端,智能化的生产线在中控室就可以操控,现场看不到一名工人。
“我们的纳米钙项目依托于华东理工大学、国家超细粉末工程中心强大的技术支持,打造出具备5项核心专利技术的高品质钙基产品。使用的高活性氧化钙麦尔兹窑是目前国内先进的氧化钙生产设备,单座窑炉价值6000万元,具有热消耗低、煅烧氧化钙的活性度高、残余二氧化碳低等特点。还能够实现废水、废渣在不同产品间的循环利用。改变了传统行业落后的生产方式,高附加值产品为企业发展打开了空间。”杨永和说,“目前,已完成固投6亿多元,2023年预计可实现产值8亿元,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0亿元,利税2亿元,安排就业300余人。”
武穴市委书记胡昊表示,国鼎华明项目建设速度快、质量高,仅用一年半时间就实现了竣工投产,为该市建材产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打造新亮点、提供新动能,作出良好示范。希望全市上下以此为新起点,吸引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项目落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