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三季度,全球通胀高烧难退,美联储强力紧缩带动全球加息潮,对全球经济金融稳定带来较大威胁。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继续走弱,国际金融市场迎来新一轮动荡。四季度,世界经济前景可能更加黯淡。
9月议息会议上,美联储进行了第三次75BP的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至3%-3.25%。四季度,美联储可能还将加息125BP,将基准利率抬升至4.25%以上。美国经济正在进一步下行,企业盈利和风险资产的价格仍有相当的下行空间。
随着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供应链和物流运输的持续改善、高温等季节性因素影响的消退以及内需恢复性回升,三季度末国内工业生产将会基本修复至常态水平。四季度,工业生产仍将继续向常态水平修复。
三季度,基建投资持续快速推进和制造业投资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将有效对冲房地产投资的下行压力,推动固定资产投资整体保持平稳恢复的运行态势。在项目建设保持较快节奏、财政发力更为精准和项目储备较为充足等因素的推动下,基建投资增速仍将继续加快。诸多因素推动制造业投资继续维持较高增长。四季度,在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双管齐下”的推动和房地产投资筑底企稳推动下,固定资产投资将进一步趋向回升。
房地产市场在三季度获得了更多政策支持,但行业景气度仍旧低迷。住房销售不及预期,房价延续下行态势。土地市场总体成交表现平平,房企受制于资金不足等问题,新开工继续承压,导致房地产投资增速进一步走低。四季度,预计房地产政策将维持相对宽松的基调,房企可能获得更多融资支持推进“保交楼”。重点城市可能率先企稳回升,销售及房价有望迎来年内拐点,土地市场在局部地区将逐步修复,房地产投资跌幅将小幅收敛。
疫情扰动对消费的影响显著大于其他经济领域。疫情反复导致消费修复随之波动,三季度消费较二季度显著回暖。9月社零增速可能有所放缓。四季度消费仍将平稳恢复,但修复程度仍将受到疫情影响。
三季度在海外需求走弱和国内疫情反复的影响下,出口增速持续放缓,但仍有一定韧性支撑,进口增速则仍在低位。展望四季度,在全球大范围加息、通胀高烧不退、外需全面走弱和全球经济衰退的拖累下,虽有政策和产业链等因素带来支撑,但出口下行压力逐步显现,增速可能持续下滑。进口虽有投资政策和大宗商品价格支撑,但在内需疲弱形势主导下,预计进口仍在低位,可能边际小幅改善。
在美联储激进加息和强势美元的压制下,三季度人民币汇率走势偏弱,面临较强阶段性贬值压力。展望四季度,美联储激进加息未改、美元持续强势、欧洲经济金融风险大增、国内经济修复放缓、中美货币政策分化加剧,人民币汇率的阶段性贬值压力仍然不小。鉴于稳增长政策支撑、完善的汇率调节工具和市场主体拥有较为丰沛的外汇资源,人民币未来一段时期不具备持续大幅贬值的条件。
在高温影响消退、消费需求旺季、油价持续下挫等因素综合影响下,9月CPI可能在猪肉价格上涨主导下上行至年内最高点3.1%左右,四季度由于翘尾因素走低而小幅回落。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压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但国内需求端回暖,预计9月PPI环比降幅收窄,同比在翘尾因素拖累下继续大幅回落,并在四季度落入负值区间。CPI-PPI剪刀差由负转正,四季度进一步走扩,利好中下游制造业。
就业形势将继续改善。三季度,我国就业市场稳中向好,城镇调查失业率连续多月下行,企业用工预期有所回升。就业市场中的结构性问题仍存,应届毕业生和农民工群体的就业问题值得关注。
金融市场波动性上升,股票市场大幅下行,单日波动幅度加大,债券发行“降速”;货币市场流动性仍维持相对充裕。9月融资需求缓慢恢复,居民短期与企业中长期信贷增长可能相对乐观;预计新增信贷约1.5万亿元,余额增速在10.7%左右;社融增量约2.5万亿元,社融存量增速在10.3%左右。
积极财政政策多举措加快重点项目落地步伐,但政策效果显现受多方面影响仍需时日。中美货币政策的方向背离仍将持续一段时间,中美利差倒挂幅度有可能继续扩大;稳健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但此时更需要关注美联储加息对我国的溢出效应,需要兼顾好内外平衡;总量、价格与结构三方面的政策工具还有一定操作空间,但空间已较为有限,未来工具运用将更加谨慎。
随着消费大幅回暖,三季度GDP将出现显著回升。三季度消费拉动GDP约为1.7%;投资拉动GDP约为2.1%;出口拉动GDP约为0.2%。综合来看,三季度GDP约为4.1%。四季度,消费和投资仍将稳步恢复,房地产可能企稳,出口边际放缓,加之去年低基数效应,GDP增速明显高于三季度的可能性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