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
走势评级:动力煤:震荡
报告日期:2022年06月20日
★煤炭供需总量宽松,市场煤价为何依然偏强?
1-5月份以来的动力煤供需数据整体转向宽松。但秦皇岛5500K煤价今年始终维持在1100元/吨以上,6月初达到1300-1350元/吨。既然今年煤炭供应增速远大于需求,为何煤价依然偏强?围绕这个问题,本文首先回顾2021-2022年以来,煤炭产能、政策、价格形成机制和社会库存周期变化;并在新的价格机制前提下,测算市场煤价格的弹性。
★市场煤结构性偏强的三点原因:长协、高卡缺失、社会面补库
以全年煤炭需求2%测算,现有煤炭产能在90%开工率下,动力煤2022年预计过剩5000万吨。但动力煤市场价并未伴随着供需总量宽松而出现大幅回落。港口煤库存的累库幅度同样远不及煤炭总量供需差。供需总量和价格表现的不匹配主要由以下三点原因导致:第一,煤炭价格逐渐明确的量价双轨制,导致较多供应流向了电力长协,非电力部分供应量被动收缩;第二个原因在于煤质结构,政策增产仅要求绝对数量,导致低卡煤较多而高卡煤结构性紧张;第三个可能的原因在于全社会煤炭的补库周期支撑。
★日耗决定煤价启动时点,非电成本传导能力决定市场煤弹性
电力需求决定了整体煤炭启动时点,夏季和冬季极易造成短期上行风险。分别以水泥熟料、甲醇、电解铝、钢铁代表建材、煤化工、冶金等非电力行业,测算市场煤价格弹性。去年9-10月份期间,2000+元/吨的煤价几乎击穿所有下游成本。2022年以来,下游终端缓慢补库,抗原料波动能力提升。但非电力行业自身需求趋势性走弱,导致该部分能够接受的最高煤价上限重心下移。2022年3月,非电力最高可接受煤价上限理论测算值约1500元/吨,6月份降低至1300元/吨。考虑工业品年内需求难有起色,在不发生电力日耗超预期增长的前提下,我们预计市场煤价年内很难突破1500元/吨。
★风险提示:
政策调控,日耗大幅增长,海外能源价格变化。
报告全文
1
2022年煤炭供需总量宽松,为何市场煤价依然偏强?
1-5月份以来的动力煤供需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煤炭供需整体转向宽松。1-5月份,全国累计生产原煤18.1亿吨,进口煤0.96亿吨,煤炭总供应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1.5%。与此同时,火电需求维持弱势,5月份火电发电量同比下降3.3%,1-5月份累计发电量仅有0.5%。但价格方面,市场煤价并未出现持续性下跌。秦皇岛5500K煤价今年始终维持在1100元/吨以上,6月初达到1300-1350元/吨。
既然2022年煤炭供应增速远大于需求,为何煤价依然偏强?最突出的原因在于煤炭市场逐渐明确了量价双轨制,导致较多煤炭供应流向了电力长协,而非电力部分供应量被动收缩;5月份以来,随着发改委一系列煤炭价格监督明细落定,电厂长协煤履约率实质性提升,煤炭市场“电力—长协定量定价”+“非电力—市场煤”的价格双轨制落定。在此背景下,市场煤可以供应量政策性缩减,非电力行业需求和成本传导能力决定了市场煤价上限。
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探讨两部分内容:一是,回顾2021-2022年以来,煤炭产能、政策、价格形成机制和库存周期变化;二是,在此价格机制前提下,测算市场煤价格的弹性。
1.1保供增产持续推进,动力煤供应总量转向宽松
供应端, 2021年年中以来,国内政策持续积极推进煤炭保供增产,2021年四季度国内煤炭产能共增加2.3亿吨。其中,内蒙产能核增约1.4亿吨、山西约0.7亿吨。
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向相关省区、能源央企下发《关于成立工作专班推动煤炭增产增供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主要产煤省区和中央企业全力挖潜扩能增供,年内再释放产能3亿吨/年以上,日产量达到1260万吨以上”的目标。按照该增产目标,预计2022年全国煤炭产能进一步增加2亿吨,其中内蒙1.7亿吨、山西0.3亿吨。
2021年,全国煤炭总产能43亿吨。考虑2022年进一步增产,完全达成后年末煤炭总产能有望达到45亿吨。若全年煤炭开工率能够维持在90%以上,对应全国煤炭产量约40亿吨,完全能够满足国内煤炭5%以内的需求增长。
实际情况来看,2022年以来煤炭供需持续宽松。1-4月份,全国煤炭原煤总产量12.9亿吨,同比增长11.1%。而全国规模以上电厂火电发电量累积18635亿千瓦时,累积同比下降1.8%。4-5月份以来,随着国内疫情反复,电力日耗同比一度下滑至-6%~-8%。北港库存自5月份以来累库斜率也在不断加快。
但从秦皇岛港口5500大卡现货价格来看,整体港口现货自去年年末跌至800元/吨后,2022年以来始终维持在1100元/吨以上。现货价格并未伴随着供需端持续宽松而出现大幅回落。港口煤炭显性库存4-5月份以来有所回升,但回升幅度同样远不及1-4月份的累计供需差。供需总量和价格表现的不匹配主要由以下三点原因导致。
第一,煤炭价格逐渐明确的量价双轨制,导致较多供应流向了电力长协,而非电力部分供应量被动收缩;第二个原因在于煤炭的供应结构性问题,政策增产仅要求绝对数量,导致低卡煤较多而高卡煤结构性紧张;第三个可能的原因在于全社会煤炭的补库周期支撑整体需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