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一带一路首页 一带一路分类 切换频道

变革性技术撑起煤矿生产“安全伞”

2022-07-19 20:401300​科技日报

 煤炭素来被誉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粮食”。但是,传统的煤炭生产方式存在矿难事件频发、人工成本居高不下、矿工作业艰苦危险、开采效率难以提升等问题。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煤炭系统生产安全性得以大大提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何满潮近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10多年前,煤矿生产每年伤亡人数将近3000人,到2019年已下降到了300多人。“在煤炭产量翻倍增长的同时,安全事故大幅度减少,这实际上正是科技进步给煤炭行业、能源行业带来的变化。”


  2006年,何满潮带着团队在某煤矿进行热害调研时看到,深井里的工人都赤裸着上身,因为他们身上长满了湿疹,没有办法穿着衣服进行工作。在那里,每年因中暑晕倒的工人多达126人次,甚至有的工人因抢救无效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如果冲击地压控制不住,首先受难的就是他们;如果地热问题解决不了,他们将终日受煎熬,在‘水深火热’中作业。”


  如何让矿工们告别“水深火热”的环境?


  “矿工们不再受苦,是我们进行科研的巨大动力。”何满潮提出以矿井水为冷源进行深井降温的构想,利用已有的排水系统,通过提取矿井涌水中的冷能,把工作面空气中的热量置换出来,再通过泵站排出地表,用全风模式提高降温和除湿效果。经过多次试验,何满潮带领团队开发的“深部煤矿高温热害治理技术及其装备系统”,在数个采掘工作面和地面热能等项目中得以应用。


  “现在,我们所做的工作同样与矿工们的生命息息相关。”何满潮说,从浅部开采到深部开采经历了五大转型,“切顶短壁梁”理论、长壁开采“110/N00”工法变革性技术……都在为煤矿生产撑起“安全伞”。


  “传统的‘121’工法采用一面、双巷、留煤柱的开采方式,不仅造价昂贵、浪费煤炭资源,灾害发生的概率还高。‘110’工法是借力打力,利用矿山压力自动切顶形成回采巷道,把采煤与掘进两套工序统一起来,每个采煤工作面少掘进一条回采巷道,实现无煤柱开采,结束了要出煤必须先掘进回采巷道的历史。”何满潮说。


  2021年1月,位于安徽的淮河能源控股集团煤业公司张集矿1613A工作面采用“110”工法,成功留巷500米,标志着我国首个分层开采“110”工法取得成功。


  “N00”工法的应用,则使工作面由“跳采”变为连续开采,且能够实现Y形通风,降低采准巷道掘进率约90%,提高资源回收率约40%,同时可降低事故发生风险和煤炭开采成本,被业界誉为“第三次矿业技术变革”。


  “高效安全科学的开采,离不开科技的进步。煤炭作为一个大的工业系统,更离不开我国管理机制体制的改革和科学管理的加强。如今,无论是组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还是科技手段的应用,都在全方位发力煤炭安全开采工作,未来我相信会越来越好。”何满潮说。(记者 马爱平)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同类
青海举办“矿产资源管理与实务培训班”
青海省矿产开发学会、中华环保联合会绿色技术发展委员会、青海省煤炭工业协会近日在青海省西宁市举办全省“矿产资源管理与实务培训班”,特邀省内外专家前来授课,旨在进一步提升全省矿山企业、地勘单位的安全生产及

2025-08-1512

“山水工程”遏制了若尔盖草原沙化趋势,矿山生态修复让大熊猫公园生机勃勃—— “两山”理念重塑美丽四川
 编者按: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20年来,在“两山”理念指引下,各地自然资源部门忠诚履职尽责、勇于担当作为,积极引导广大地勘单位和矿山企业大力推进矿山生态保护修复、绿色勘查、绿色

2025-08-1513

四川矿产勘查和资源增储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以改革方式纵深推进找矿行动,开辟重点矿种找矿项目绿色通道,持续增强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优势战略性矿种找矿突破和增储上产成效显著。  为高效推进找矿行动,四川厅采取多项措施提升改

2025-08-1510

新疆阿勒泰近三年矿业权出让收益86亿元
日前,从新疆阿勒泰地区自然资源局了解到,2023年以来,该地区持续加大地质勘查投入,矿业权出让取得显著成效,有力促进了区域矿业产业协同发展。  近3年来,阿勒泰地区累计出让矿业权138个,总收益86.69亿元。“

2025-08-1511

我国中西部最大调峰储气库投运 日采气可达3000万立方米
 8月8日,榆37储气库集注站压缩机开始注气,标志着我国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天然气调峰储气库正式投运。  “榆37储气库是国家石油天然气基础设施重点工程,承担着国家天然气战略储备、冬季调峰的重要功能。其投运

2025-08-159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