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一带一路首页 一带一路分类 切换频道

生态环境部:全力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提档升级

2025-09-01 12:03330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我国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监管,积极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在生态环境部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张玉军指出:“20年来,在‘两山’理念指引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

  

  ●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是引领和方向

  

  2017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先后组织开展7批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共命名572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240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这些地区如同一颗颗种子深植在祖国大地上,让生态文明理念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中,始终坚持把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作为硬杠杠,示范区的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普遍在省内名列前茅。同时,将近一半的“两山”基地生态状况达到“优”级,生态“家底”越来越厚。

  

  绿色发展“持续领跑”。聚焦“双碳”目标,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地区率先推动从能耗“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强度在各省也大都是领先水平。

  

  “两山”转化“路径更宽”。推动把好生态变成“金饭碗”,颜值变价值,引导各地依托生态优势,开展富有成效的实践探索。凝练形成“护绿换金”“聚绿成金”“借绿生金”三种转化路径,以及生态补偿、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金融等七种转化模式。

  

  制度创新“走出新路”。鼓励地方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上进行探索,包括海南保亭创新“基础+治理+奖励”的补偿模式,水质达标率提升了25%;福建武夷山建立“两级流转”机制,带动旅游收入年增18%。还有像“积分银行”这些好的做法,有效调动老百姓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

  

  今年,中央批准生态环境部保留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两个示范创建项目。按照新要求,今年遴选工作出现新变化:指标优化、程序简化、频次减少、监管加严。

  

  “全力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提档升级。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是引领、是方向。”张玉军强调,“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修改后的规程指标,开展新一批生态文明示范创建遴选工作。同时,加强宣传推广,系统总结提炼典型经验,持续讲好中国生态文明故事。”

  

  ●牢牢把握生物多样性“牛鼻子”

  

  生物多样性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重要基石,生态环境部组织起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评价标准》于5月公开征求意见,目前正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我们期望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评价标准》的修订和后续评价工作,牢牢把握生物多样性这个‘牛鼻子’,全面提升自然生态保护监管水平,有力支撑美丽中国建设。”张玉军表示。

  

  《生物多样性保护评价标准》旨在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统筹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各项工作,落实生态环境部“指导协调和监督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牵头生物物种(含遗传资源)工作,组织协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职责。

  

  更重要的是,这是我国在生物多样性国际履约中的责任担当的体现。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标准体系、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评价长效机制,是推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的关键举措。当前,亟需对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全球目标,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本土化生物多样性保护评价标准。《生物多样性保护评价标准》不仅能评价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其评价结果还能服务于生物多样性国际履约工作。

  

  张玉军介绍称:“一方面,围绕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三方面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另一方面,评价指标突出实用性和准确性,既能够在顶层设计上引领和指导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又能够动态反映区域生物多样性的状况和保护成效;同时,评价方法借鉴国际上生物多样性评价常用的‘红绿灯法’,对于好转的指标‘亮绿灯’,稳定的指标‘亮白灯’,一旦出现明显变差赋‘红灯’,评价结果简单明了且职责清晰。”

  

  我国积极引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进程,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不断迈上新台阶,包括推进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全球项目遴选工作,为推动实现“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目标贡献中国力量;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及制度体系,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

  

  ●持续深化“绿盾”强化监督工作

  

  生态环境部不断深化生态保护与修复监管,联合相关部门印发《重大生态破坏事件判定规程(试行)》,全面启动重大生态破坏事件判定工作,加大重要生态空间生态破坏问题查处力度。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建设,开展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人为活动常态化遥感监测,持续推进“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建立“监控发现—移交查处—督促整改—上报销号”常态化、全链条监管工作机制,实现生态破坏问题闭环管理,基本扭转了侵占破坏重要生态空间的趋势。

  

  “绿盾”行动是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等重要生态空间生态环境监管的重要举措。2017年以来,连续8年开展“绿盾”强化监督,解决了一大批生态环境问题,充分发挥了警示震慑作用,推动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等重要生态空间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绿盾”强化监督工作持续深化。拓展监管范围,去年将生态保护红线纳入“绿盾”行动,对50个自然保护地和14个城市生态保护红线内的452个问题点位开展现场巡查,督导推进问题整改。强化联合协同,共同推进重要生态空间生态环境监测、执法、损害赔偿与成效考核等工作。同时,强化制度建设、提升监管能力。截至2024年底,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采矿采砂(石)、工矿企业、核心区缓冲区违规水电和旅游开发等重点问题已基本实现动态清零,其他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内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正在有序进行整改和生态修复。

  

  “‘绿盾’已成为自然生态监管领域常态化、标志性的工作。”张玉军强调,“今年,我们将继续会同相关部门,聚焦涉及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的违法违规开发建设活动和其他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人为活动,开展‘绿盾’重要生态空间强化监督,深入推进问题整改和生态修复,始终保持对违法违规生态破坏行为的‘零容忍’,‘减存量、控增量’,不断巩固和提升监管成效,为美丽中国建设筑牢生态根基。”(中国能源报)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同类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到中国矿产调研
9月9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到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调研企业改革发展、数智化转型、党的建设等工作。张玉卓强调,中国矿产要加强资源统筹,进一步深化与钢铁企业、贸易公司合作,不断增强战略性矿

2025-09-1025

全国碳市场建设迈入新阶段——我国碳市场领域第一份中央文件印发
 核心阅读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近日印发。这是我国碳市场领域第一份中央文件,将为全国碳市场建设提供更完善的制度保障、更强大的能力支撑。如何加强全

2025-09-1029

宁夏颁发首本采矿权不动产权证书
9月9日,宁夏源丰煤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唐绍斌在宁夏政务服务中心自然资源厅窗口,领取了一本崭新的不动产权证书——与以往不同的是,证书醒目处标注“采矿权”字样。这是宁夏颁发的第一本采矿权不动产权证书,标志着宁

2025-09-1026

宁德时代宜春锂矿复产在即 将尽快召回员工
宁德时代位于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圳口里—奉新县枧下窝矿区陶瓷土(含锂)(下称“枧下窝矿区”)复产又有新进展。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9月9日上午,宁德时代控股子公司宜春时代新能源矿业有限公司(下称“宜春时代

2025-09-1029

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开馆 33吨铁陨石、“狗头金”亮相
9月9日,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正式开馆。1.2万多件矿物、岩石、动植物化石标本,带领参观者穿越地球亿万年,全方位了解新疆地质演化、资源宝藏与生命起源。  记者从开馆仪式上了解到,1.2万多件藏品涵盖地球系统科学

2025-09-1019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