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矿业(SH601899,股价10.3元,市值2712亿元)发布公告称,其持股比例95%的子公司乌拉特后旗紫金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乌后紫金)于1月3日收到乌拉特后旗人民法院作出的《刑事判决书》。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上述判决的主要原因是乌后紫金犯非法采矿罪。法院一审判决没收乌后紫金违法所得约4.6亿元,并处罚金1500万元。
非法采矿被群众举报
乌后紫金非法采矿案源于群众举报。2022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公布的“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内蒙古自治区第七批82件群众信访举报件”当中披露了相关举报情况。
记者注意到,举报人反映的问题主要包括乌后紫金三贵口铁(铅)锌矿多年无采矿证、无安全许可证违法开采,隐瞒北矿段的非法开采,在环保检查中弄虚做假和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
图片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官网截图
据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公布的调查核实情况,上述举报“部分属实”。2022年4月3日,乌拉特后旗旗委、政府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深入井下实地核查,发现南矿段通往北矿段巷道堵塞,未能进入北矿段现场。
2022年4月8日,涉事企业总经理郑某某到乌拉特后旗公安局食药环大队投案,称紫金矿业三贵口北矿段无证开采铅锌矿,涉嫌非法采矿,乌拉特后旗公安局已受理案件并开展进一步调查。
2022年4月15日,紫金矿业针对乌后紫金无证越界开采问题发布公告,称已被乌拉特后旗公安局立案调查。
在2022年的公告当中,紫金矿业称:“经我司初步了解,三贵口锌(铅)矿南北矿段为同一矿体,乌后紫金于2012年申报南北两个矿段合一的采矿权,因北矿段勘探程度较低,只取得了南矿段采矿权;乌后紫金于2012年对北矿段进行补充探矿,2013年9月获得资源储量备案证明,开始多次申报采矿权,因为矿业政策及人为等多种因素,北矿段一直没有取得采矿权,2018年之前在探矿过程中对副产矿石进行了回收,存在以探代采及部分越界开采情形。”